怎样去读书?
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,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所以,读书一定要讲究方法,讲究效率,才能学有所成,读有所获。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去读书呢?
1、读书要有科学的计划。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,每年、每月、每周打算要阅读多少数量的书籍,重点、优先要阅读哪些书籍,不妨列个清单,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,这样,读书就会有的放矢,从而科学化、重点化、系列化,避免盲目化、随意化、情绪化。
2、读书要有时间保证,要养成习惯。时间是保证,如果没有这个前提,只能是泛泛其谈,空读书。常常听到类似这样的抱怨:“不是我不想读书,工作那么忙,真的没时间……”听到这话,鲁迅不满意了:“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,只要去挤,总还是有的。” 是啊,“凿壁偷光”“囊萤映雪”“韦编三绝”的故事耳熟能详,古人在艰难的条件下尚且嗜书如命,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?读书的时间,是挤出来的。养成阅读习惯,每天阅读一小时,坚持下去,必将受益无穷。
3、读书要有科学的方法。
①总体把握。当你选择好所读书目后,先整体浏览一下书的目录,想想: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,需要掌握那些知识及技能,读后要达到什么效果。学会带着问题去读书。
②用心去读。朱熹说,“读书有三到,谓心到,眼到,口到”,读书一定要做到“用心,专心,”克服走马观花,蜻蜓点水,囫囵吞枣式的读书,否则,读而无获,还不如不读;书要反复读,并且要深入思考,才能读有所获,苏轼的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精思子自知” 和孔子的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即是此意。读书时,最好能随时在书中写上批注或感悟。
③摘抄、过滤。读书的过程中把不懂的字,词语摘抄下来,查字典、词典,理解它们;把书中优美、具有感染力的精美语言摘抄下来背会,在今后的写作中自然而然的用上,久而久之你的写作水平就大有提高。
④归纳总结。读一本书,要研究作者的写作特色,作品的结构布局,情节安排,写作方法和技巧,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去写,去布局结构,这样安排有何好处,如果是你写,你应该怎样去做?学习文章的立意,及时归纳总结,博采众长,时间长了,你就会在继承与创新中飞跃,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。
4、读书要生成自己的东西。古人云,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,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”。读书动笔,能够帮助记忆,积累资料,特别是能够加深理解,透彻把握书中精髓。所以,读了,思考了还不行,还要及时写出读后感,进行归纳、总结、升华,生成自己的东西来,这样才算真正学有所获,读有所成。比如,以博客为平台,读过一篇文章,写个读后感放在上面,大家交流交流,研讨研讨,共同促进专业成长和提高。